二战日军使用武器——炮(下)(1/2)

二战日军使用武器——炮(下)

重炮

明治四十五年式150mm重加农炮

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,装备日军要塞重炮兵联队,这种150mm重炮也非常有威力,不过与96式150mm重加农炮不同,移动式大炮的移动底盘与发射底盘是分开安装,移动到炮击地点后必需卸掉移动底盘,然后再把大炮安装在发射底盘上,野外移动型火炮最大发射仰角只有30度,炮台固定式为35度,所以野外式发射没有炮台式射程远,这种大炮装备陆军第7师团函馆重炮兵联队,步兵第1师团横须贺重炮兵联队,步兵第20师团马山重炮兵联队等要塞炮兵联队,这几个师团有80门这种大炮,这种大炮还有改良式分别是大正7年式150mm重加农炮,90式150mm重加农炮,机动性比45式150mm好,野战发射底盘可以随炮机动。这种火炮战争中只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。

明治45年式150mm重加农炮资料

服役年代:1912—1945

口径:149.1mm

炮管长:71515.0mm(l50)

重量:炮台固定带护盾22800kg野外移动带护盾26136kg(同时带射击底盘与移动底盘,护盾重量8吨)

配用弹种:穿甲爆破弹,榴弹,纵火弹,化学弹

火炮俯仰角:炮台固定-8to+35.0度野外发射-8to+30.0度

弹丸重量:40.2kg

弹丸初速:875m/sec

最大射程:炮台固定22600m野外发射20200m

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弹炮

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,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,明治45年式240mm榴弹炮也是918事变时日军打出第1发炮弹的大炮,此炮在中国战场广泛使用,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曾参与过巴丹要塞总攻,发挥了巨大毁伤威力,不过美军的蛙跳反攻中,并没有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,在太平洋战场上,日军这种火炮部署在拥有强大兵力的大前线重要要塞,而美军则跳开了这些日军苦心经营的坚固要塞,从而避免了与日军主力部队硬碰硬决战,自然也不会遭遇到日军重炮部队的打击。

明治45年式240mm重榴弹炮资料

服役年代:1912—1945

口径:240mm

炮管长:3892.0mm(l16.2)

重量:带护盾33058kg

配用弹种:爆破弹,化学弹

火炮俯仰角:-2to+65.0度

弹丸重量:200kg

弹丸初速:387m/sec

最大射程:10350m

大正七年式150mm重加农炮

大正十四年式270mm重迫击炮

攻城大炮,主要装备攻城重炮兵联队,用来破坏建筑物与工事

大正14年式270mm重迫击炮资料

服役年代:1925—1945

口径:274mm

炮管长:1360mm(l4.9)

重量:4000kg

配用弹种:穿甲爆破弹,榴弹,化学弹

火炮俯仰角:+45to+75度

弹丸重量:134kg

弹丸初速:166m/sec

最大射程:2400m

加式120mm重加农炮

压制射击用途,装备日军重炮兵联队与要塞高射炮兵联队,该炮为海军换下的大正10年式与大正14年式120mm舰炮与高射炮改装,穿甲爆破弹对海有效射程16公里,在这个距离上可以有效击毁驱逐舰,用于地面压制时发射榴弹射程23公里,也可以用于防空,日军台湾旅团也拥有这种重炮,并投入了武汉会战

加式120mm重加农炮资料

服役年代:1932—1945

口径:120mm

炮管长:—

重量:—

配用弹种:穿甲爆破弹,榴弹,纵火弹,化学弹

火炮俯仰角:—

弹丸重量:—

弹丸初速:—

最大射程:23000m

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

海岸防御大炮,装备要塞重炮兵联队,机动比较烦琐,一般不进行地面机动作战,这种大炮使用普通炮弹的射程超过50公里,极其夸张

九〇式240mm重加农炮

服役年代:1930—1945

口径:240mm

炮管长:12823mm(l53.4)

重量:55382kg

配用弹种:穿甲爆破弹,榴弹,化学弹

火炮俯仰角:0to+45.0度

弹丸重量:164.95kg

弹丸初速:1050m/sec

最大射程:榴弹52100m穿甲爆破弹50120m

九零式240mm列车加农炮

攻城大炮,主炮为90式240mm加农炮,总共开工4辆,炮架,机车均由法国设计,首辆列车炮由法国制造,1940年完成交付,1941年服役,另3辆在日本制造,但在完工前被取消拆毁,实际仅服役1门

九〇式240mm列车炮

服役年代:1941—1945

口径:240mm